IMG_2119.JPG 

前一陣子美加大部分地區被熱蓋(heat dome)籠罩,整整兩個多禮拜的時間我們這裡都處在大蒸籠的狀態。溫度隨時都在攝氏三十五度以上,每天早上十點之後一直到晚上九點溫度都在四十度以上,而且中午過後一直到下午六、七點溫度都在四十四、五度徘徊。

最讓人難受的不是高溫,而是高濕度,這裡明明距離海洋上千公里,那段時間濕度卻比四面環海的台灣還高,空氣中濕度都在 90% 以上(這裡平常在 50% - 70%)。而且不像台灣夏季午後熱到一個境界後,常會下場大雷雨來降溫,這裡卻是高溫、高濕但一點風、一滴雨都沒有!整個就是像蒸籠一樣讓人喘不過氣!

天氣悶熱成這樣,當然不會想吃熱食,我在那段期間最常吃的就是各種把食材堆在一起就可以入口的三明治(所以叫堆堆樂三明治)。

做堆堆樂三明治時,我喜歡用貝果來當最外層的麵包,除了比較有嚼感,也因為貝果麵團的密度高,不像一般土司壓了容易留指痕或塌陷,另外也因為貝果份量重,食材堆得再高,也不像漢堡包那樣容易傾斜倒塌,不需要特別固定,就可以站得很好。

美國一般超市通常都可以找到五、六種以上不同口味的貝果,常見的有:原味、全麥、藍莓、芝麻、肉桂、洋蔥等。我在文章一開始那張圖裡用的是加了向日葵種子、芝麻和罌粟籽的貝果(是的,圖中小小黑黑、掉得到處都是那種東西,就是做鴉片的那個罌粟花的種子,台灣好像禁止販賣,不過罌粟籽在歐美很常拿來做烘焙用,我非常喜歡它的味道)。

 

IMG_2102.JPG

 

堆堆樂三明治作法非常簡單,貝果切半後,上層的切面直接進烤箱烤(也就是白色部分向下),下層蓋上一個中間挖洞的起士片(因為貝果中間有個洞,如果不怕起士融得到處都是,不挖洞也可以),然後切面向上(就是有起士面向上)也進烤箱烤。

烤三十秒到一分鐘後(視自己喜歡的程度而定),上層拿出來塗上花生醬(我喜歡有顆粒的,如果買不到,用無顆粒的花生醬也可以),這時下層起士也開始融化,拿出來放上生菜、番茄片和水煮鮪魚(其實用烤雞肉也很讚),夾在一起就可以吃了。

花生醬的甜味,配上鮪魚的鹹味、起士的奶味、番茄的酸味,加上花生的顆粒和生菜的脆,以及貝果的嚼勁,真的是讓人滿足的一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pi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