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tato.jpg  

 

前一陣子回台灣與親友約吃飯前,被問到想吃什麼,我都說:只要不是西式的(像美式、歐式)都好,不管是中、台、港、韓、日、越、滇緬、泰式或其他南洋料理我都可以。

可能我的要求有點奇怪,後來某一場聚餐時,就有人問我:像你這樣完全不吃西餐,在美國念書不就很痛苦?

真是誤會大了,我沒有不吃西餐。我只是長期住在沒有道地亞洲餐館的地方,想把胃留給平常吃不到的東西。而且要吃美式、歐式料理,我平常就可以吃了,不需要大老遠飛回台灣吃啊~

我剛出國前一兩年,回台灣時還會跟親友去吃西式餐點,有幾次甚至是去標榜 "道地美式料理" 的餐館。我記得有一次吃完結帳時,看到帳單嚇了一大跳,明明只點了四、五樣東西大家一起吃,結果平均下來每個人要近千元。雖然食物確實道地,但是同樣的東西在美國吃,價格應該不到一半吧!只好安慰自己:物離鄉貴,在台灣想吃道地美國菜本來就要多付一點錢。

幾次下來,我忍不住想:大老遠飛回台灣,又只待短短幾天,如果可以把胃(跟錢)留下來吃平常吃不到的東西不是更好?因為西式餐點我在美國吃可能更便宜,而且全世界有哪個地方的美國菜比在美國吃到的更道地?

也就是這樣,我這次回台灣才會聲明:我不吃西式料理~

不過那句話是指在台灣那幾天不吃西式料理,我平常沒那麼挑啦!(住在這鳥地方,也沒得挑吧

 

至於我平常多半吃什麼料理呢?老實說,很難分類!

因為我是到美國後才開始學做菜,很多中式廚具(像炒鍋)、食材、調味料都買不到,所以我煮的很多中菜,需要遷就食材、器具、甚至場地的限制,都不是很道地。

雖然我覺得我做的菜都蠻好吃的(老王賣瓜),不過如果真的找別人來吃,評語中可能會有 "不中不西"這四個字吧~

文章最上方的圖就挺有代表性的。我其實本來是想做在台北著名的陝西菜館勺勺客吃過的酸嗆土豆絲(就是醋溜馬鈴薯絲啦!)。不過我買菜那天,超市裡的白肉馬鈴薯只剩很醜的,所以我就改買育空黃金馬鈴薯(Yukon Gold potato)。這種馬鈴薯的皮跟肉都是漂亮的金黃色,質地比常用來作薯條的 Russet或各種愛達荷馬鈴薯來的細緻,比較能保持脆感,而不會一煮就變得鬆鬆的。

既然要做醋溜土豆絲,馬鈴薯當然要切絲。不過我煮的那天實在太懶了,直接把馬鈴薯切成條狀就下鍋煮,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而且因為做成薯條狀,很適合直接用手拿,當成零食來吃。酸酸的,很開胃,不管熱食或冰過再吃都很適合。

自從那次誤打誤撞成功後,我夏天就常作這道來吃。而且我通常會分成兩次起鍋,第一批起鍋的吃起來會比較脆,成果比較接近原版的醋溜土豆絲。第二批起鍋的因為煮比較久一點,口感會開始接近薯條,也是我很喜歡的吃法!

 

 

炎熱的夏天,來一盤醋溜育空黃金薯條配生菜捲啤酒香腸,還有草莓,讓人滿足的一餐。

IMG_2025.JPG  

 

其實育空黃金馬鈴薯也可以做成一般的薯條。我這盤薯條是用烤箱烤出來的。不是我在蓋的,我有獨門調味配方,我烤的薯條非常好吃喔!!! 

IMG_7494.jpg  

 

----- 每日一詞:無米之炊 ----- 

美國一般超市也有賣米,不只有長米、短米、中米,還有棕米跟黑米,可是我覺得那些米雖然可以拿來作有調味的西式米食(像西班牙海鮮飯、義式燉飯),但是不太適合煮成白飯。不知道為什麼,我在一般超市買過的幾種米土味都很重,所以我後來只用亞洲超市買的日本米來煮白飯。

不過我比較少到亞洲超市,平常大概一個月去一次,很忙或很懶的時候,可能兩、三個月才去一次。也就是這樣,我有時候家裡兩、三個月都處在沒有米的狀態,也就兩、三個月沒有飯吃。

沒有飯吃,聽起來很可憐,要不然晉惠帝那個何不食肉糜的故事也不會流傳千古了(是說那個故事好像不是這樣解讀)。不過身在番邦,家裡沒有米應該不是一件太奇怪的事,就算沒飯吃,也有很多其他東西可以吃~

除了我之前在跨界中提過的麵包夏捲介紹的墨西哥捲餅,還有這篇的馬鈴薯,另外還有地瓜、燕麥、貝果跟各式義大利麵,之後如果有機會再慢慢介紹我常作的各種相關料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pi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