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雖然是全世界最大的黃豆出產國,但是美國人一般不吃黃豆,黃豆幾乎都是拿來做飼料用。雖然近幾年一些比較注重養生的人開始學習東方飲食吃起豆腐或是喝有機豆奶(soymilk),但是各式黃豆製品(像豆漿、豆乾、豆花)在亞洲人稀少的區域還是不容易買到。

而且市面上的有機豆奶幾乎都是調味豆奶(像巧克力口味),喝起來有點像過甜、加了太多人工香料的統一蜜豆奶。其中稍微合我口味的是低糖、香草口味的豆奶,標準放低一點的話,喝起來勉強有點像豆漿,那算是讓我不滿意,但是還可以接受的豆漿替代品。

上個禮拜某個半夜正當我如火如荼趕期末報告時,突然很想喝豆漿,是台灣傳統早餐店賣的那種豆漿,而不是過多調味的美國豆奶,想著想著,一時衝動就上網訂了台果汁機,還選特快遞兩天內就會寄達,想說報告一交出去就要自己做豆漿。

兩天後,果汁機如期送達,我報告一交完,就興沖沖地跑到我常去的超市買黃豆,沒想到整個超市逛過一遍竟然沒看到黃豆,我還在生機飲食區來回晃了好多次,想說找到黃豆的機率會高一點,看到了各種五顏六色可做中東、墨西哥、南美料理的豆子,但就是沒看到黃豆。我問了店員,店員又去問經理,得到的答案就是:抱歉,我們沒賣黃豆!

我接著又跑到另一家生機飲食區更大的超市,還是找不到,不過他們店員跟我說也許可以到亞洲超市去看看,所以我又跑到亞洲超市,果然這次在某個貨架的底層看到幾包堆了灰塵的中國進口黃豆,但是仔細一看,幾乎每一包的包裝都已經破損,裡頭的黃豆雖然是乾燥的,但是有一點一點灰黑的斑,看起來就是已經發霉的樣子,我考慮了很久,最後還是沒買。

回家後 Google 想看在美國自己做豆漿的人到底是去哪買黃豆,一查才發現,會自己做豆漿的人幾乎都是住在東西兩岸亞洲人多的地區,或是像芝加哥、底特律那種大城市,那些地方要嘛就亞洲店多,再不然就是有生機飲食專賣店,所以買黃豆比較不是問題。唯一一個例外,是某個跟愛和華州(Iowa)專門出產有機產品的農場下訂,但是我聯到那個農場的網站,發現他們賣的黃豆最小包裝是十磅,我實在不想一次買那麼多,萬一做失敗,那我該拿那些黃豆怎麼辦?

查了之後讓我開始憤憤不平,我就住在全世界最大的黃豆產區美國中西部大平原上,難道連個黃豆都要跨州買或買中國進口的乾黃豆嗎?這不就像住在嘉南平原卻買不到米,而要吃泰國進口米一樣?

越想越氣,昨天忍不住又上網查我住的附近有沒有專產有機作物的農場,沒想到還真的讓我查到了,更驚喜的是那幾家農場在鎮上有個小店面賣他們自產的乳酪、農產品等。抄下地址後,我就出門去找他們那家店,那家店離我的公寓大約要走半個多小時,而且外觀就像一般的住家,只能用隱密兩字來形容,如果不是抄了地址,我大概怎麼樣都沒想到那會是一家店。

小小的店一共兩層樓,裡面就像十八、十九世紀的雜貨店都是用原木裝潢,貨架上擺了各種榖物跟中南美洲進口香料,奇特的是竟然還賣印度圍巾跟紗麗,店內還有兩個嬉皮在聊天,整家店風格在這個保守傳統的中西部小鎮算是非常特殊的。我最後選了一磅半的黃豆、一盒咖啡濾紙跟一盒鷹嘴豆泥(hummus),在櫃檯前站了半天找不到人結帳,原本聊天的嬉皮也不見了,我後來又到二樓逛了一趟,上面有更多榖物跟近百種香料,跟樓下不同的是,樓上的香料幾乎都是中東跟印度進口的,我想有了那些香料,大概所有中東、印度的料理都做得出來吧!下樓後其中一個嬉皮才又出現幫我結帳,結完帳我就趕緊回家泡黃豆了。

今天起床後,就開始自製豆漿!因為我沒有濾豆漿的布,所以我是用咖啡濾紙來過濾,把濾紙用橡皮筋套在玻璃瓶上,然後倒入打好的豆漿。但是鄉親啊!請聽我個勸,下次有機會千~萬~不~要~用咖啡濾紙來濾豆漿!!!因為濾紙太密了,所以濾~超~慢~的!!!50cc的原漿要濾上將近一個小時!我後來受不了,想說學別人用棉布過濾那樣稍微擠壓一下,看能不能濾快一點,萬萬沒想到,濾紙一擠就破,原來濾紙上的豆渣就又掉到濾過的豆漿中,整個功虧一簣,害我只好重新再濾一次!

在不能擠壓的狀況下,而且我怕有豆渣,所以一共過濾兩次,用兩個玻璃瓶同時進行,還濾了四個多小時,總共只濾出不到 200cc 的豆漿,整個折騰下來,我完全體會到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那句老話!為了一杯豆漿,我是滴滴皆辛苦呀!

 

下面就是泡了一夜,已經變成兩倍大的黃豆。

IMG_0165.JPG 

 

 

第一次過濾,上面還很多泡泡。

IMG_0166.JPG 

 

 

第二次過濾,已經有豆漿的模樣了!

IMG_0178.JPG 

 

 

 

煮好後的豆漿,配上巧克力燕麥餅跟草莓,完美的下午茶!

IMG_018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pi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