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買完菜在等車的時候,在公車站牌遇到一位亞洲裔的歐巴桑,在這亞洲人不太多的地方,我們微笑互看了幾眼後,她就開口用英文問我"你從哪裡來?"

"台灣!"我說。

她接著就改用中文說:"你是哪個縣城?"

我一時沒聽懂,就問"什麼?"

她就說"你是台灣哪個縣城來的?"

我愣了一下才弄懂她在講什麼,我想她八成是大陸人吧,才會用"縣城"這個詞,我跟她說了後,就問她是哪裡人(雖然我想我大概猜到答案了)。

沒想到她竟然說"我也是台灣人!"我嚇了一大跳,我心想這年頭還有台灣人用"縣城"嗎?這不是清代什麼台南府或諸羅縣城那類用法嗎?

聊了一下,她就說"你是留學生,我也是'留'學生,不過是留下來沒回去的那種。"

我還沒問原因,她就主動說起,原來她是為了她女兒而留在美國,而這一留就是四十多年。

她在美國唸書期間生下她女兒,但是女兒出生後沒多久,就檢查出有嚴重的身心障礙,而畢業在即的她當時陷入兩難,因為回台灣雖然有家人朋友的支持,不過當年的台灣沒有所謂的特殊教育,整個社會對身心障礙人士的照護也不好。考慮了很久後,她決定一個人帶著女兒留在美國(我沒問她的另一半到哪去了)。

決定留下來後,她就像孟母三遷一樣,隨著女兒的需求搬到不同的州。一開始,她打聽到初等教育做得最好的是在明尼蘇達的某個特殊學校,她就帶女兒搬到那裡,並在那裡找了工作。而隨著女兒長大,她又為了讓女兒可以受比較完整的自我照護跟獨立生活的訓練,而陸續搬過幾次家。最近則是因為女兒從一個職業訓練機構畢業,被分到我們這個鎮一個類似喜憨兒的社區照護中心作些簡單的工作,而她也正好從康乃爾大學退休了,所以就跟女兒搬到我們這裡。

接著她又跟我講她2005年終於帶女兒到中國做了趟旅遊,那是她女兒第一次出國,也是第一次到亞洲,她還說了很多她們那趟在絲路玩的趣事。

整個聽下來,我得知她所有家人(除了女兒)都在台灣,而她是唯一一個在美國的,我一度想問她:有沒有考慮過搬回台灣。不過後來想想,還是算了!

今天遇到她,讓我想到我以前在台灣有個老師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而全家(老師除外)待在美國。

老實說,"留學生"這個詞我從小到大聽過不下千遍了吧,不過今天聽到她講的 "學生",讓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這三個字背後可以有這麼沈重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pi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