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581.JPG

 

前言:標題的拜拜其實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再見,另一個就是台灣習俗中的拜拜。

--------------------------------------

每次看到桃園機場的新聞都是一些負面消息,不是天花板漏水、食物太貴、廁所淹水、就是被人無票闖了進去。只看這些新聞會覺得這機場真是爛到沒救了。可是根據我的經驗,桃園機場雖然比不上一些評價非常高的國際機場(像阿姆斯特丹、蘇黎士、香港國際機場),但其實跟很多其他大型國際機場(像洛杉磯機場)比起來,並不算太差。

更重要的是我覺得桃園機場一直在進步,雖然速度緩慢,但長期下來是真的越變越好。

記得很多年前某個夏天我從奧地利回台灣,當時在阿爾卑斯山區健行一個多月,回台灣那天是從德國山裡下來,轉好幾次車,一共花了十多個小時才到達奧地利維也納國際機場,因為大熱天趕了上千公里路的關係,我是滿身臭汗上飛機的,但在飛機上沒辦法好好梳洗。所以我一到桃園機場,第一件事就是到廁所整理儀容。

一進廁所,我差點吐出來,有刺鼻的尿味不說,地板上還有很多鞋印。一看就是清潔人員用水沖完廁所地板後,沒擦乾或等它乾就讓客人進去。裡面馬桶還會漏水,滴到馬桶後的地板都是水,門也不太堅固,有點搖晃。清潔用具沒收好,拖把、抹布、水桶堆在牆角,水桶裡還有髒水,給人感覺很差。

之後幾次在桃園機場使用廁所,裡面雖然不像那次那麼亂,但不知是通風不好還是怎麼的,裡面總是很潮溼,而且始終有種揮之不去的尿騷味。

而這次回台灣,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我下飛機後照例先到廁所去,本來預期看到又濕又臭的廁所。出乎意料的,廁所裡不只沒有異味,地板、洗手槽也保持乾燥,整體環境比以前清爽多了,讓我覺得蠻驚喜的。

大部分的人在評論機場時,可能會注意到機場大廳漂不漂亮、免稅店好不好逛、推車夠不夠多。我覺得那些都是只要砸了錢就可以馬上看到成效的部份,但廁所清潔、維持得好不好在我心中才是一個好機場最基本的條件,一個門面漂亮,但廁所感覺很糟糕的機場,在我心中還是會被歸到爛機場。而桃園機場在這部份這幾年確實進步非常多了。

所以雖然很多人批評桃園機場,但我想幫它說句話,儘管它還不夠好,但它真的一直在進步。除了廁所清潔改善,候機環境比以前好(免稅店好像越來越多?),而且裝置藝術也挺有台灣特色的,我覺得應該算是個有用心經營的機場。

 

這次出境後到登機門前,突然發現免稅商店區的天花板上多了好多裝飾用的油紙傘。

IMG_1582.JPG

 

有些看起來是傳統的風格,但有些看起來像小朋友畫的,挺有童趣的。

IMG_1580.JPG 

 

有幾個還蠻漂亮的,真想帶一把回家~

IMG_1579.JPG

 

經過了約一天的飛行,終於回到我們這個州的首府。這個州最大的機場名義上是國際機場,但其實沒有任何國際線航班,就連到車程幾個小時外的加拿大多倫多(我們這裡過了五大湖就是加拿大了),都要先飛到芝加哥、底特律或紐約去轉機,是一個非常不國際化的國際機場。

IMG_1583.JPG

 

在行李等候區旁的椅子就是行李箱做成的,看起來有趣,但坐起來並不舒服~

IMG_1584.JPG

 

我的行李只有一個 25 吋的硬殼行李箱,一個手提行李袋和一個背包。背包裝的是盥洗用具、筆電和一些資料,手提行李袋裝衣服、鞋子和一些中式麵條跟豆干、豆角(我爸媽去大溪買的,很好吃喔~),25 吋的行李箱全部裝食物!

行李箱裡的食物一共有三層。第一層是各式我愛的餅乾,有孔雀香酥脆香魚口味、滿天星、寶咔咔、蝦味先、可樂果和真魷味,左下角銀色那袋是超薄鮮奶牛舌餅,牛皮紙袋中是傳統的宜蘭牛舌餅(我姑姑買了兩大箱的牛舌餅跟蜜餞說要給我帶到美國,我行李箱根本裝不下,所以帶了三包薄的跟四包厚的牛舌餅,其他都留在家裡了)。另外行李箱縫隙除了塞襪子外,還塞了旺旺仙貝(不知為什麼,現在似乎改叫天下一番)跟王子麵。

  IMG_1585.JPG

 

雖然牛皮紙袋中有防撞層(就是那種一粒一粒按下去會剝剝剝那種,不知道正式名稱是什麼),但是牛舌餅還是都壓破了,不過反正是我自己吃,所以沒差。

這一家牛舌餅有很多口味,我帶了原味、黑胡椒、海苔、金桔口味回來。我最喜歡的是黑胡椒口味,再來是金桔的,原味跟海苔口味也不錯。

IMG_1590.JPG   

 

第二層有乾香菇、柴魚片、油蔥酥、茶包、海苔、超薄牛舌餅、泡麵、更多王子麵跟旺旺仙貝。

IMG_1586.JPG

 

第三層有康寶濃湯、日式和台式咖哩塊、西米露、一些茶包、玉米濃湯棒、更多泡麵、海苔、旺旺仙貝、和滷包。滷包下有芝麻醬和甜麵醬。右方紙箱中有個白色的盒子,裡面是順成的鳳梨酥,我拿去放在我們辦公室,一下就被搶光了(結果我自己都沒吃到),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IMG_1587.JPG    

 

一大箱的零食、泡麵看起來很多,但各種零食早在我回來兩週內就吃光了,泡麵也吃得差不多了,現在只剩醬料跟乾貨還沒開封~

如果問我到歐美留學或工作要帶哪些台灣食物,我會建議除了一些乾貨(像乾香菇)、醬料(像甜麵醬、芝麻醬)、滷包外,最大宗的就是中元普渡會買的東西,舉凡泡麵、餅乾、糖果,各種可以拜的非葷食都可以考慮帶(之所以要非葷食,是因為美國禁止攜帶肉類入境)。看我這一箱零食、泡麵,如果直接擺到供桌上,根本就像中元普渡了~

我雖然帶了很多,但還是有漏網之魚,像我一直很期待的豆花粉就跑了很多地方都沒找到。我回台灣前就一直說要買的臭豆腐罐頭也忘了買。另外,我媽把我買的菜脯拿去冰箱冰,後來行李裝箱時忘了拿出來,所以就這麼漏帶了,真的很扼腕~

這次回台灣雖然吃了很多無法入境美國的零食(像肉乾、肉紙)或太大包不好帶的,但有些想吃的東西我也忘了去買來吃,像卡哩卡哩、脆菓子、卡笛那德州薯條、方塊酥、牛軋糖、花生老(好像有吃到類似的東西)。現在把這些記下來,我下次回台灣一定要記得買來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pi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