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到一個老師家吃感恩節晚餐的經驗愉快(見這一篇),所以今年一接到他的邀約,我馬上就答應了。這次成員除了十個大人外,還有兩個小孩(年紀分別是六歲和兩歲半)及兩個嬰兒。

大人中除了我和一個韓國籍的博士後研究員,其他都是中國人,而小孩和嬰兒都是在美國出生的美籍華人(也就是所謂的ABC),整個聚會以中、英文為溝通語言。

其中年紀最大的小孩是主人家剛滿六歲的兒子(暫且叫他小安),去年到他家時,他的中文還不是很好,講話中英夾雜,沒辦法用中文講完整的句子。

今年到他家,我一按門鈴,他馬上跑來開門,一開門第一句話就是字正腔圓的中文 "我已經六歲了!"乍聽之下,有點沒頭沒腦,我就說 "喔!你終於六歲啦!"(現在想起來我的話也挺沒頭沒腦的)。

進了他家,跟主人和其他客人打過招呼後,我就到起居室跟小孩玩,因為我到得比較晚,錯過之前寒暄的部份,只知道其中有個兩歲半的小女孩小名叫寶寶,但是不知道她全名叫什麼,玩了一會兒,她去找她媽媽喝水時,我就問六歲的小安 "那個妹妹叫什麼名字?"

小安說 "叫寶寶。"

我說 "寶寶應該是綽號吧!你知道她本名叫什麼嗎?"

小安疑惑的說 "不叫寶寶?" 接著就低頭陷入沉思,想了大約三十秒,似乎靈光一現,突然抬頭說 "叫毛毛!"

我聽了差點把嘴裡的飲料噴出來,這個回答也太逗了吧!沒想到一年不見,他中文已經好到可以幫別人取個跟小名押韻的名字了!(後來發現那個妹妹本名既不叫寶寶也不叫毛毛,而是個很詩情畫意的名字)

 

 

玩了一段時間,小安突然拉著我說 "你來 子-ray 我跟妹妹!"

我一時沒聽懂,問他 "你說什麼?"

他又說了一次 "你來 子-ray 我跟妹妹!"這次那個 子-ray 聽起來有點像中文的 子-ㄖㄨㄟ

我還是聽不懂,就叫他再說一次,但小安已經拉著寶寶邊跑邊對我叫 "快點來 子-ray 我們啊!"

我才聽懂原來他是叫我去他們。

 

吃飽飯後,小安拉著我玩五子棋,其他大人都圍過來觀戰、指導,後來我們乾脆組隊下棋,小安跟他爸爸一組下白棋,我跟那個韓國籍的博士後研究員一組下黑棋,順序分別是小安的爸爸(白棋)--> 韓籍研究員(黑棋)--> 小安(白棋)--> 我(黑棋)。

玩了一會兒,輪到小安的爸爸下,但當時白棋已經開始居下風,所以小安的爸爸考慮很久,這時突然聽到小安對他爸爸說 "Hey, Dan! It's your turn!"(嘿!阿丹!該你了!)

小安的爸爸聽到兒子直呼他名字,很震驚的說 "I'm YOUR DAD!"(我是你老爸耶!)

我們在旁邊笑到東倒西歪,這時小女孩寶寶的爸爸出來打圓場說 "It's ok, if it's in English!"(如果是用英文(直呼老爸名諱)就沒關係啦!)

小安的爸爸還是很大聲的抗議說 "No, it's not ok!!!" (用英文也不行!!!)

後來我們整個晚上就在吃吃喝喝,說說笑笑中度過。

 

我知道在現在這種敏感的時刻參加這種成員以中國、韓國人為主的聚會還蠻尷尬的,萬一我以後回台灣打算參選總統,被對手知道我參加這種聚會,八成會被冠上通敵叛國的罪名。所以為了表達我對國家的忠誠,我還是要在最後揮拳大喊一下 "釣魚台是台灣的!!!把金牌還給楊淑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pi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