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413.JPG  

 

我前不久回台灣一趟,趁著到台南拜訪友人之際,順便進行了一趟府城小吃之旅。

我這次到台南是在星期日晚上六點多將近七點時到達台南火車站,到隔天晚上七點十分左右搭上往高鐵站的接駁車為止,一共待了約二十四小時。

原本計畫這趟旅行除了訪友外,還要參觀孔廟跟台灣文學館,這是我在幾年前到台南時參觀過而且都非常喜歡的景點,另外就是吃小吃,預定要吃的有讓我念念不忘的圓環頂菜粽,還有台南的超多料碗粿和米糕(跟台南的碗粿一比,北部的無餡料碗粿真的相形失色)。

到達那天,好友 fune 從火車站接了我,就直接載我到城隍廟附近吃碗粿,之後還買了米糕、鍋燒意麵和珍珠奶茶回她家吃。在她家吃晚餐時,她突然問我要不要挑戰二十樣台南小吃。我一開始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轉念一想,這次不吃,下次到台南不知道是民國幾年了,於是毅然決定挑戰在二十四小時內吃二十種台南小吃(很有壯士的氣魄吧)。

隔天離開時,在高鐵接駁車上一算,發現扣除水果、西式沙拉、店家附的湯和便利商店買的咖啡和茶飲外,我在二十四小時內品嚐了二十五樣食物呢!有碗粿、米糕、鍋燒意麵、珍珠奶茶、菜粽、味噌湯、春捲(就是北部的潤餅)、黑糖碰餅、青草茶、香腸熟肉(有香腸、米腸、滷白蘿蔔)、燒肉飯、五十嵐的凍頂烏龍茶、紅豆餅、奶油車輪餅、肉圓、冬瓜茶、冰鎮滷味(有滷鴨翅、豆干、海帶、豬耳朵)、魚麵、魚丸魚餃湯、和醃芒果。

 

以下就是在台南拍的相片: 

我一到台南,第一件事就是去吃碗粿。裡頭有蛋黃、蝦米、豬肉和香菇,配上特製的醬汁(有醬油膏、蒜蓉醬和完全不辣的辣醬)真的超好吃的。我回程要搭高鐵前還去外帶四個回家,我爸媽和弟弟也讚不絕口(我媽還驚嘆:每一口都吃到不同的料耶!)。

IMG_1386.JPG

 

台南米糕也很多料,上淋肉燥還配小黃瓜、土豆仁和魚鬆(fune 特別強調:一定是魚鬆,不是肉鬆喔)。內容物已經被我嗑光了,所以只拍外盒,照片上方那個碗是裝鍋燒意麵,也吃光了。

IMG_1387.JPG

 

隔天一早和 fune 到東門圓環附近吃菜粽和味噌湯。 

去吃菜粽的路上經過一棟很妙的建築,乍看之下像台灣傳統廟宇,但實際上是天主堂。據說是早年傳教,為了拉近與本土民眾距離而設計的。門前的肅靜兩字讓我想到電視劇包青天中的開封府衙門。

IMG_1395.JPG

 

天主堂裡如果只看形式、不注意看內容,真的會以為是中式廟宇,尤其是天上聖母的匾額和兩旁的對聯,真的很像廟裡會出現的東西!

IMG_1393.JPG

 

如果不是胸前抱了個嬰兒,我還真會以為這個聖母是媽祖林默娘!

IMG_1390.JPG

 

菜粽不是包菜的粽子,而是外包月桃葉,裡面只有花生的水煮粽子。我很愛裡面軟爛的花生,月桃葉的香氣很特別,這家店的味噌湯也很好喝。

我早上沒喝咖啡腦袋就無法清醒,所以在便利商店買了咖啡,一邊吃菜粽、喝味噌湯配拿鐵。

IMG_1396.JPG

 

吃完菜粽和味噌湯後,fune 去辦事,而我則去逛孔廟。

 

台南孔廟是台灣最早的文廟,明永曆十九年(西元 1665 年)建立,是國家一級古蹟。

孔廟剛設立時只有祭祀孔子的廟體,所以叫先師聖廟,後來又設了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所以稱為全臺首學。文章一開始那張相片是從孔廟外拍攝的文昌閣。

IMG_1410.JPG

 

孔廟入口的下馬碑,左側是滿文,右側是漢文。

IMG_1411.JPG

 

台南孔廟有種清幽的氣氛,我第一次去就愛上那種感覺,所以才會再次到訪。

IMG_1405.JPG

 

孔廟正門平日是不開的,遊客進出要走邊門。正門只有在祭孔大典和狀元及第時會開啟(現代沒有科考,改成國家元首到訪時開啟)。邊門的門檻挺高的,尋常百姓(在說我本人啦)進出要注意,小心別絆倒了。

IMG_1408.JPG

 

很多人帶准考證去祈求金榜題名。

IMG_1401.JPG

我也幫我弟寫了一張祈福卡,本來只想寫:祝 OOO 考試順利。沒想到太久沒寫中文,想不起來該怎麼寫,想半天總算寫出來,但不確定有沒有寫錯字,所以又多加一個句子,想說兩句總有一句會矇對吧!

最後寫了:祝 OOO 考試順利、金榜提名。回家後看相片才發現,字是寫對了,但寫錯了。

我弟說孔子應該會想:連那麼簡單的字都寫錯,會保佑你才怪!

希望孔子看在我的誠意上,不要太計較錯字。

 

大成殿

IMG_1403.JPG 

 

在大成殿旁發現一隻小麻雀,還不太會飛,走路也搖搖晃晃的。

IMG_1404.JPG        

 

逛了孔廟後又到旁邊的台灣文學館想看三毛展,沒想到星期一休館,真是搥心肝啊。

IMG_1417.JPG

 

既然台灣文學館沒開,我就轉往赤崁樓附近的武廟,想吃武廟前肉圓,路上經過大天后宮旁的媽祖梳妝樓,這裡是以前明朝宗人府遺址。

IMG_1420.JPG  

 

到了武廟前肉圓店發現大門深鎖,我在門口晃半天,想弄清楚究竟是還沒開,或是當天休息,肉圓店門口有個正在幫神像(看起來像電音三太子)上色的人跟我說我來得太早,他們要晚一點才會開門。於是我就先到旁邊的大天后宮參觀、拜拜。

我到台南當天正好遇上大天后宮媽祖出巡的最後一天,所以各廟宇都裝飾得非常鮮豔(幾乎都架了下圖中那種彩繪的板子)。到大天后宮這天,是媽祖回鑾隔天,廟裡還擺了很多神轎和出巡旗幟之類的東西,顯得有點凌亂。沒辦法看到這個國家一級古蹟平常的樣子,有點可惜。

IMG_1421.JPG   

 

 

在大天后宮拜完後我又到水仙宮市場去,想吃美食金三角(阿松割包、金得春捲和富盛號碗粿)中的割包和春捲,沒想到當天阿松割包也沒開。我買了旁邊賣的青草茶,就到對面去吃春捲(那個賣青草茶的阿伯非常熱情,一直跟我介紹附近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IMG_1427.JPG

 

阿松割包對面的金得春捲和富盛號碗粿(據說中間那家楊桃湯也很有名)。

IMG_1428.JPG

 

跟熱情阿伯買的青草茶和金得春捲(買春捲還送了一碗清湯)。

IMG_1423.JPG

 

我從小到大吃的北部潤餅都是包豆芽菜的,比起豆芽菜,我更喜歡金得春捲裡包的炒高麗菜,這高麗菜還保有清脆和甜味,非常好吃!

IMG_1425.JPG

 

我吃春捲時,看到有個店員阿姨跟朋友在吃下圖中的東西,我問她那是什麼,她說那是台南特產的黑糖碰餅,傳統上是女人坐月子時吃的。她台北的親戚很想念這個味道,請她幫忙宅配,所以她才買了兩家不同餅店的碰餅來試味道。(後來 fune 跟我說可以把碰餅敲個洞,中間打顆蛋,再用麻油煎,然後把餅壓碎來吃,據說蠻補的。)

見我是外地人,店員阿姨很熱情地拿了碰餅一直叫我試吃。看到我要拍照,還跟我說放在盤子裡拍,比較漂亮!我要走時,阿姨還塞了圖中那個印有吉字跟右上方那個較白、買自另一家店的餅要送給我,真的超熱情的!

IMG_1426.JPG

 

吃完春捲,已經接近中午,我又走回武廟前想看肉圓開始賣了沒,沒想到店門依舊未開。我只好再回赤崁樓附近閒晃,這時接到 fune 的電話問我要不要一起吃中餐,我們就在赤崁樓會合,一起去吃香腸熟肉,接著又吃了燒肉飯。 

我們在赤崁樓附近的香腸熟肉老店點了香腸、糯米腸和滷白蘿蔔。這樣一盤要一百五,還蠻貴的。

IMG_1430.JPG

 

吃香腸熟肉的一個重點在沾醬,帶甜味的醬油膏加蒜蓉和一點點辣醬,很好吃。

fune 買的奶茶也很好喝(就是她手邊那罐,我試喝了一小口),她買的那家飲料店不像別家用紙杯或塑膠杯,而是用寶特瓶來裝飲料。

IMG_1432-2.jpg

 

吃完香腸熟肉,我們又去吃燒肉飯。台式碳烤燒肉,加上西式千島沙拉和日式味噌湯,也是很妙的組合。

我很喜歡燒肉底下的筍絲和醃嫩薑,有去油解膩的效果。一口吃進稍帶甜味的燒肉、滷得入味的筍絲、微微酸甜的嫩薑配上白飯,真的很讚喔!

IMG_1434.JPG

 

吃完午餐,氣溫已經高到讓我覺得吃不消,頭暈暈的,有中暑的感覺,於是 fune 把我載到新光三越去吹冷氣,她則回家休息。我一進新光三越,外頭就下起傾盆大雨。我到新光三越樓上的書店逛了兩三個小時後,覺得胃裡的食物消化得差不多,而外面下過雨,氣溫也降了許多,讓我戰鬥力恢復不少,我又再回到武廟去看肉圓店開了沒。

我以為武廟肉圓像北部一樣是一個一個賣,份量應該大不到哪去。所以去武廟的路上我還買了紅豆餅跟奶油口味的車輪餅。

IMG_1435.JPG

  

沒想到武廟肉圓一份是三個!(想單買一個,老闆還不賣呢!)而且每一個肉圓個頭都不小!

我很喜歡內餡的調味,應該是加了薑末,所以吃起來完全不膩口,配上鹹鹹甜甜的醬汁,我沒幾分鐘就把三個肉圓全嗑光了!不枉費我跑了三趟才吃到!

IMG_1436.JPG

 

吃了三個肉圓和兩個車輪餅後超撐的,但經過著名的義豐冬瓜茶又覺得不買一杯實在對不起自己,我除了買了一杯冬瓜茶現喝,還買了茶磚外帶。

買了冬瓜茶,我邊走邊喝回到赤崁樓附近,原本想買松村燻之味的滷味,沒想到他們那天也沒開。當我正研究貼在門上的營業時間時,有個帶小孩的媽媽指著對面一家店跟我說:我們在地人都吃那家(我想她八成是那家店派來的臥底吧)。

偏偏我這人就是耳根軟、腦波弱,聽了那個媽媽的話,就改到對面那家店(周氏冰鎮滷味)買了滷味帶回 fune 家。

那家店的滷味還真的挺不錯的,不管是鴨翅、豆干、海帶或是豬耳朵都很入味。

IMG_1439.JPG

 

從赤崁樓回 fune 家路上我還去全美戲院旁的舊永瑞珍買了綠豆碰、古肉餅、水晶餅、滷肉餅、沙西餅跟烏餡蛋黃餅。這家店有位看店的歐巴桑非常有個性(換句話說,就是態度很大牌),問她關於糕餅的事情,她愛理不理的,看起來像心情很不好。不過我離開前跟她問路,她倒是講得非常仔細,真是讓人摸不透她的心情啊!

回 fune 家後跟她聊起這家餅店,她說她結婚前在試喜餅時跟她媽媽到過這家店,但這家店不給試吃,店家說想吃就要自己買,姿態非常高,給人感覺不太好,所以後來她喜餅就選另一家。

 

晚上去搭高鐵接駁車前,fune 又載我去吃另一項只有台南才吃得到的東西:魚麵。

這魚麵可不是魚湯煮的麵,而是麵條就是用魚肉做的(據說是狗母魚的魚漿)!

相片上方那碗魚丸魚餃湯也很妙,我吃到五點鐘方位那塊白色的板豆腐時,被它的口感嚇到,還跟 fune 說:ㄟˊ,這個豆腐好 Q 喔! 

fune 露出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說:那是魚丸啦!!!

想想也對,豆腐如果做到像貢丸的口感也挺嚇人的。只是我從小看過的丸類,舉凡魚丸、貢丸、花枝丸、罵丸,都是圓的啊!怎麼也沒想到這個竟然做成板豆腐狀!)

IMG_1441.JPG   

 

這次台南行,吃得、玩得超開心的。除了要感謝 fune 和她老公招待我到他們家住外,還要感謝 fune 帶路和陪吃了不少,我才能在二十四小時內品嚐了二十五種在地美食。

二十五種食物雖然聽起來很多,不過老實說,我個人覺得我那兩天戰鬥力沒有完全發揮,主要原因是對台南的天氣不太適應。

這次我回台灣前,我們這鳥地方晚上低溫都在攝氏三、四度間,回台灣又正好遇上梅雨季,北部天氣都不算太熱,有時晚上甚至可以稱得上涼爽,所以在台南的那兩天是我今年遇到最熱的天氣(雖然以台南的標準來說,那兩天應該不算太熱)。

天氣一熱,我就狂灌冷飲。像我那天早上除了咖啡、味噌湯外,還喝了青草茶、連鎖飲料店的大杯紅茶、凍頂烏龍茶跟便利商店的罐裝茶飲,大量灌茶的結果,就是肚子很撐,能吃的小吃種類相對就變少。而且天氣熱,到處趴趴走很容易中暑,一中暑,食慾自然就變差。如果天氣涼一點的話,我想我戰鬥力應該會更強。

另外,這趟台南之旅讓我對台南人的熱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除了賣青草茶的熱情阿伯和送我黑糖碰餅的阿姨外,我一路上問路時遇到的人都很親切,在大天后宮那裏遇到一個去拜拜的阿姨跟我說:歡迎來台南玩!在赤崁樓前遇到幾個對陸客發傳單的阿姨(不確定她們是法輪功還是在抗議其他事情),也都很友善地跟我報路跟介紹景點。還有一個顧鐘錶店的阿伯,跟我說我要去的地方 "要走十幾分鐘、太遠了!我騎摩托車載你去啦!" 讓我只好不停說 "不會啦!我邊走邊看風景,一下就到了啦!"

有趣的是:一路上問路下來,我發現很多人似乎都認為走十幾分鐘的路程算非常遠(fune 說可能因為他們平常都習慣騎摩托車吧!)但其實走十幾分鐘,真的一點也不遠啊~

這趟府城美食之旅留下的好印象讓我應該會再到台南很多次,不過下次應該會選更涼一點的時候去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upi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